当前位置:优书网>同人>士兵:从诺曼底冲出来的新兵> 第718章 环境塑造行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18章 环境塑造行为(2 / 2)

即便被更高级别的军事长官亲口夸奖,但是依旧要克制,不能放浪形骸,依旧不能把自己内心真实的喜悦表达出来。

在第一周的训练结束后,他们通过沉默的,有序的休息来宣告“我承受住了,这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
这是一种内敛的,符合社会期待的胜利姿态。

立即休息也是一种极致的理性,最大化利用时间恢复体能,为下一阶段做准备。

而女兵在地狱周训练结束之后选择嬉戏玩闹,释放情感,就是另外一种角度。

有一个点是女兵比男兵还要痛苦的,就是精神压力。

他们既要完成极端的体能挑战,又要对抗女性是否脆弱的质疑。

因为教官们在他们耳边不停的在说,你们女兵不行,你们女兵生理结构就是不适合战争的。

在讽刺的话语里,在无时无刻的质疑之中。

他们的内心其实正在被这一言一语所攻击,听的多了,并不怎么独立思考的人会越来越认为对方说的是正确的。

而那些坚强的人,拥有着顽强毅力的人则是更加笃定,更加的想要打破质疑。

她们只能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感,以表现出足够的坚强。

当高压瞬间解除,她们更需要一种外放的,情感性的宣泄来平衡之前的压抑。

在泥潭中的玩闹嬉戏,是一种最直接,最孩子气的情感释放。

标志着我们终于挺过来了,我们还活着。

但同时女兵们又比男兵要更加有危机意识。

在传统军事环境中,女兵作为一个少数和后来者的群体,其整体的危机意识往往强于男兵。

但这并非源于性别本身,而是由截然不同的环境压力所塑造的。

这种环境压力,还是离不开证明自己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文化中,她们必须不断证明自己属于这里,而不是被特殊照顾的花瓶。

而那些想要被照顾的花瓶早就被淘汰掉了。

剩下的要么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,要么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。

作为部队里面的少数群体(和男兵相比,此时的女兵人数较少)

她们的一举一动都更容易被关注和放大,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会得到不成比例的注目。

比如说一个男兵体力不行,那么他是个体。

那么一名女兵体力不行,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整体,会和全体女兵挂钩。

所以教官们会在讽刺女兵们的言语里面加上这么一句。

“你们女兵就是不行,战争是男人的事。”

因为在某些人眼里这是共识,女兵确实是体力不行。

但是能打破吗?

当然行。

女兵的生理构造和思维很明显更符合技术工作。

但并不是说锁死了雄竞的这条路,佟莉走的路子自始至终就是雄竞,只不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更多的汗水,更多的痛苦。

而男兵与之截然相反,他们的危机意识感没有女兵那么强,是因为他们处在体制与文化的舒适区

一种天然的主人翁心态,军队在历史上和数量上都是以男性为主体,这种环境让许多男兵产生了一种这里天生就是我的地盘的心理。

再加上传统的训练和评估标准大多基于男性生理和心理特征建立,男兵在其中如鱼得水,更容易产生自满情绪。

还有一种想法,在一个同性占多数的环境里,只要不是垫底,就很容易找到难兄难弟,从而在心理上为自己找到借口,降低自我要求。

这就是大多数人去攀比的时候下意识的,忽略了那些更成功更优秀的人,而是去和身边更穷,更困难,更懒的人去比较。

这一比较!诶~又自信起来了,我现在这个处境好像还不错,至少我还不是最差。

这是宏观看法,具体到个人的话,顶尖的精英,无论男女,都拥有极强的危机意识。

不得不再一次提到佟莉,她的竞争对手是所有军人,这种格局决定了她的危机感和战斗力远超常人,包括多数男兵。

而相反是安于现状者,也无论男女,都会缺乏危机感。一个满足于及格的男兵和一个只想混日子的女兵,在缺乏动力这一点上是相同的。

所以这跟哪个群体优不优秀没有丝毫关系。

这全是环境所造成的,环境要么促使我变强,要么促使我滚蛋。

我选择变强,所以要不停的付出努力和汗水。

而我选择变强的环境是另一个群体的舒适区,他们会放松,会懈怠,会忽视,所以会导致缺乏危机感。

女兵们打闹一阵之后,佟莉率先爬出泥潭,紧随其后的是赵海燕和王昭娣,李玉搂着唐笑笑跟在他们身后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优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