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城,袁文通忧心忡忡:“秦军兵临城下,这可如何应对?”
接连败在高楷手下,让他信心荡然无存,只剩惶恐不安。
钱惟治沉声道:“大王切不可灰心丧气!”
“江都城坚池深,有兵有粮,足够支撑数月之久。”
“何况,陛下绝不会置之不理,已然派兵增援,有朝廷作为后盾,即便秦军来势汹汹,也可一战。”
袁文通稍稍安心:“依钱将军高见,如何击退秦军?”
钱惟治一时语塞:“时值深冬,天寒地冻,秦军士卒撑不了多久。”
“我军只需拒城坚守,相信过不了几日,高楷久攻不下,必然退兵。”
袁文通叹了口气,说到底,只能期盼天时相助,却无一人敢主动出击。
钱惟治知他所想,低声道:“若要击退秦军,倒也并非毫无办法。”
袁文通目光一亮:“钱将军有何计策?”
若能击败高楷,不光可以一雪前耻,也可将功赎罪,挽回些许颜面。
钱惟治一五一十道:“江都城有山阳渠流过,也有甘棠湖,上游,还有淮河,若能挖开堤坝,引来洪水,秦军不击自溃。”
袁文通面色一变:“扬州一马平川,洪水泛滥之时,必然生灵涂炭,波及我吴国百姓。”
这是杀敌三千,自损八百之计。
钱惟治淡声道:“倘若扬州失守,他们都将成秦国子民。”
“既如此,何不利用一番。”
“若能击退秦军,也不枉费朝廷这些年善待了。”
袁文通见他满不在乎,顿时遍体生寒:“此计太过狠辣,不到万不得已之时,绝不能动用。”
“是……”钱惟治拱手应下,心中却是摇头,代王实在妇人之仁,牺牲些许百姓,换来朝廷长治久安,乃理所当然之事,竟还犹豫不决。
……
城外大营,高楷目视堪舆图,问道:“诸位可有良策,尽快拿下江都?”
临近腊月,越发寒冷,将士们身体吃不消,必须速战速决。
封长卿拱手:“大王,不如挖开山阳渠,引淮河水,灌入江都城,水淹吴军,必能一战而下。”
此话一出,帐中一片寂静。若用这一计策,必能迅速攻下江都。
只是,洪水无情,不光淹没吴军将士,也会牵连城中百姓,死伤无数。
如何抉择,着实是一大难题。
“不可!”然而,高楷断然否决。
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。水淹之计,且不说伤敌之效,城中百姓先为鱼鳖所食,家破人亡。”
“纵然强攻下来,也失了民心,不利于将来统治。”
封长卿忙道:“微臣思虑不周,大王恕罪!”
高楷环顾众人,肃然道:“以往,你们常说,我军兴义师,吊民伐罪,拨乱反正,为的是天下太平。”
“既如此,勿要心存恶念,把吴国百姓视为仇寇。”
“须知,他们和我们一样,都是汉家儿郎,华夏子孙。”
众人齐声应和:“谨遵大王教诲!”
章琼建言:“大王,所谓先礼后兵,不如派人招降,动摇吴军士气。”
高楷颔首:“大可一试。”
他虽不认为袁文通、钱惟治甘愿投降,但城中大族、官吏、百姓,可不一定誓死扞卫吴国朝廷。
优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