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这,在场有不少人就有些心动了,一年百分之十的利息,当真是很不错了。
比如一个不算富裕家庭,家中有一百两的银子,这些银子放在银行一年,就会变成一百一十两银子!足足有十两银子的利息!
十两银子?有多少职业一年能挣到十两银子?
钱生钱!钱越来越多啊!
有些达官贵人,家中的钱财本来就极多,由于担心安全等问题,他们的储存方式,就是将这些银子给藏起来。
那这样一来,是不是就可以将藏在家中地窖的白银拿出来,放在帝国银行?
越想越觉得有搞头啊!
只是会不会有风险啊?会不会出现银子去到帝国银行里面,就再也取不出来?
朱家可没有什么信誉,至于侯爷,他也是出现过对着京城百姓敲骨吸髓的事情出来的!
有些胆小,有些胆大,胆小的在观望,胆大的已经打算回去之后,就将钱财拿出一部分送到帝国银行!
撑死胆大的,饿死胆小的!
宋应星他看着这些人的表现,心道果然一切都如侯爷所料的那般。
侯爷说过,想要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,一定要解决白银短缺的问题。
宋应星是懂经济的,他显然也意识到了大明的财政问题,到底有多痛苦。
他早就意识到,大明的经济,到底是哪出问题了。
大明的经济,太依赖白银了。
太祖的时候,想要构建的经济体系,是宝钞加铜钱。
而宝钞被天家玩废了,铜钱良莠不齐,有些基本上都不怎么含铁,于是乎老百姓也愿意使用铜钱。
所以最后几乎是自发的,选择了一种货币作为主流,那就是白银。
但太依赖白银了!
但大明内部,白银太少了!所以白银几乎都是从外边来,至于具体是哪些地方,他并不清楚。
可以确定的是,有无数的白银流入。
但是后来,因为倭寇,因为外面进来的银子越来越少,大明的银子就越来越少。
然后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,更加确立了银子的地位,侯爷称其为银本位。
然后就崩了,银子越来越少,导致银子的购买力越来越强,交税又必须要交银子,原本一石粮食能换一两银子,后来就变成两石粮食才能换一两银子了。
贱卖粮食、卖妻鬻子才能凑齐交税的银子,天下不乱才是怪事。
而有钱人知道银子的珍贵,就留着,以至于流通越来越少,一条鞭法就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。
所以开源节流,需要同时进行,开源就是高额的利率回报,让那些有钱的人将钱放入银行,别他娘的铸造成什么壶啊盆什么的了。
然后再通过放贷、赈灾等手段,将这些银子流出去。
节流,那就是用兑换券来缓解白银危机,现在还不行,但是过几年,兑换券一直都能够兑换出白银,那在很多人眼里,兑换券本身就代表钱了。
优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