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定翼无人机“翼龙”因为机体结构形状相对简单,采用一提冲压成型,机腹内空安装电池,两翼各安装一个高速电机,其带动的螺旋桨在全力运转下,产生的推力可使飞机能够以每小时500小时的速度飞行。
“翼龙”无人机宽1.3米,长1米,最大航程500公里,可携带5千克的cl-40炸药。
无论是攻击范围和爆炸威力,都远远超过旋龙,相应的,制造成本也更高,一架可以顶3架。
与此同时,翼龙的起飞条件限制也比旋龙多,不像旋龙那样方便。
所以,在王铭洋等人的设想里,旋龙是无人潜艇搭载的主力机型。
军用无人潜艇,被命名为“潜龙”,长50米,直径宽7.8米,采用喷水射流推进器。
由于不用考虑乘坐人员的因素,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极高,是普通潜艇的两倍多,中间位置全部安装能量密度750瓦时每公斤的G750电池,在标准航速15节的状态下,能够连续航行5000公里。
船体两侧是无人机的机库,采用多层结构。
放飞无人机时,潜艇会上浮的海面,打开机库顶板,无人机接受的作战命令会鱼贯而出,根据坐标以前往相应区域寻找攻击目标后发动攻击。
潜艇壳体采用实验室研究出来的多种新型复合材料建造,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,使其最大潜水深度可超过1200米,超过世界上现有的任何一款军事潜艇。
在潜艇前方的小型“货物仓”里,还搭载着一个人形机器人,身高1.6米。这个机器人后背携带一个常用工具箱,是潜艇的随船维修人。
潜艇在潜伏期前如果遇到某些小问题会报错误代码,维修机器人会根据代码进行相应的处理,必要时还会出仓操作。
如果遇到非常规问题,潜艇会呼叫指挥中心,由指挥中心的人接管维修机器人,进行人工干预,让机器人根据指令操作。
如果到这一步还不能解决问题,那潜艇只能返航,回夏岛船厂的地下维修中心处理故障。
由于夏岛没有鱼雷制造技术,这些无人潜艇没能携带鱼雷这种水下攻击利器,只能作为无人机携带和发射平台使用,这也是夏岛海上军事力量的最大短板。
为了弥补水下攻击能力缺失的情况,王铭洋等人研发了智能寻的水雷,并将这些水雷大量布置在夏岛周边海域。
这些水雷被放置进水里后,会根据预设的位置坐标自动前往,然后坐底待在海床上,直到被唤醒。
进入作战状态后,水雷会根据控制中心发出的指令,自动寻找区域内的敌人舰船并悄悄贴上去自爆。
这些天,为了尽快拥有足够的自保能力,夏岛地下的装备无人生产基地,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。
实验室这几年所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,也被拿出来使用,特别是那一百多种改良过的新型材料,从高性能树脂、工程塑料、碳纤维到做种冶金合金,还有至关重要的高能电池材料。
这些已经通过实验室生产验证过的成果,之前没有试产的,现在尽可能的搭建小型生产线,原来是小规模试产的,尽量扩大生产规模,以保证岛上大量装备生产的需求。
优书网